節日範文清明節

【精選】清明節的哀思作文4篇

本文已影響 2.51W人 

在學習、工作乃至生活中,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,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、表達思想感情、傳遞知識資訊。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?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哀思作文4篇,歡迎閱讀,希望大家能夠喜歡。

【精選】清明節的哀思作文4篇

清明節的哀思作文 篇1

又是一年清明節,開啟思緒會有些許感動存於心底。對親人的思念像藤條一樣纏繞心底,永遠揮之不去的心痛。

姥姥離開我們已經八年了,多少次夢中看到她和藹慈祥的笑容,體味着溫暖的懷抱。我聲嘶力竭的吶喊,但是永遠是一場夢。20xx年六月十三日,姥姥安詳的走了······

我的童年是姥姥陪伴我度過的,童年的記憶始終是美好的。姥姥給與我的關懷,一生都無法忘記,那點點滴滴的溫暖,現在想起來還有些許餘熱盪漾在心頭······

無數個炎炎夏日依偎在姥姥的懷裏,姥姥扇着扇子送來習習涼風、驅趕可惡的蚊子;多少個日日夜夜,姥姥爲我縫縫補補,一針一線是那濃濃的愛意。上學的早晨,有香噴噴的飯菜等着我;放學時,大老遠就看到姥姥弱小的身影;傍晚,姥姥邁着蹣跚的腳步左鄰右舍的尋找貪玩的我回家;生病時,無微不至的照顧我。

忘不掉,姥姥吃我剩餘的西瓜而烙下的胃痛;忘不掉,聽姥姥娓娓動聽的講故事的安靜;忘不掉,姥姥玩老人牌時,我在旁邊爲她數錢的滿足;忘不掉,我姥姥一起睡覺,溫暖的被窩;忘不掉,姥姥做的美食的味道。一切,猶如皆在······08年,得到姥姥去世的噩耗,我猶如晴天霹靂,心痛的無法呼吸。眼看着躺在牀上,卻陰陽相隔的姥姥,我哭的天旋地轉。眼睛腫了、聲音啞了,卻無法換回姥姥的再生。當時第一次,體會了人生最痛苦的時刻。

如今,姥姥離去已經八年,而姥姥溫柔慈祥的聲音依然伴在耳邊,姥姥和藹可親的笑容依然涌現在眼前。親愛的姥姥,您在天堂還好嗎?我多想日日夜夜陪伴在您的身邊······

清明節的哀思作文 篇2

“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慾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” 今年的清明節,天氣不怎麼晴朗而是細雨加上小雪,這個節日,讓我們大家的悲傷情緒油然而生。但是按照清明節的習俗晚輩要給已經逝去了的長輩掃墓。我媽媽的媽媽的媽媽,那也就是我太姥。已經去世一年多了,今天姥姥要去給她掃墓。就上早市買了許多東西,有:菊黃花,元寶,紙幣,饅頭,魚等。太姥姥在我的印象當中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;身材瘦小;滿手,滿臉都是皺紋;說話總是笑眯眯的。每次見到我都總是說那句話:“桐桐啊,你吃什麼了長得這麼漂亮?”想到此時不知不覺的眼前一片模糊,淚水矇住了雙眼。此時此刻,心目中總想着上幼兒園時去的烈士山公園,那個烈士山紀念碑裏記錄着許多英雄的種種事蹟,也襯托出他們就是我們的'榜樣;就是我們那英勇的再現;就是我們祖國的驕傲。藉此清明時節,願英靈安息!作爲新世紀的新少年,我們會化哀思爲力量,好好學習,以先輩爲楷模,將來成爲國家有用之才。

清明節的哀思作文 篇3

你是否知道清明節前一天是有着古老歷史的寒食節。關於清明節的記憶除了爲已經逝世的親人掃墓還有什麼了,或許有的人會說清明踏青。你是否知道清明節有一種綠色的食物,它也叫做清明。

我們這裏有過寒食節的習俗。寒食節不能生活而只能吃冷食。寒食節就是清明節前的那一天。我們這的寒食節都是吃清明糰子。清明節前幾日,媽媽就會把清明糰子包好,而在清明節前一天的寒食節吃。清明糰子是用艾葉搗碎然後與麪粉混合做成麪糰。清明糰子的餡就像月餅一樣可以隨自己喜好隨意調製。但主要分爲甜鹹兩種,甜味的一般都是用糖和豆沙包的。而鹹味的則是一般有肉末蘿蔔乾等餡兒的。我最喜歡吃的便是蘿蔔乾餡兒的了。

等餡兒準備好了就可以上手包了。取一個雞蛋那麼大小的麪糰放在手心摁成圓餅狀,放上一勺餡兒,用麪糰均勻裹住,這中間是有技巧的,剛開始我不是包的太薄露了餡兒,就是包的太厚影響口感。這面和餡的比例是有講究的,當然農家人是不要想這些理論的,他們生來似乎就很會這些,嫺熟的手法和外觀漂亮的糰子,簡直如一件藝術品,否則怎麼會這麼圓潤豐腴可愛呢?最後包好就是上蒸籠蒸了,不知道我等了多久終於出鍋了,哇,一股清香撲鼻,我包的最好辨認了。那些個扭着身體的或扁的或卡通形狀的就是我包的了。

清明節的哀思作文 篇4

回味少年時,清明節和雨,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。隨風飄灑的細雨中,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,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,牧童站在道旁,一手握着鞭子,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。

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,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,不甚強烈,卻也揮之不去,就這樣在心頭繞着、糾纏着。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,不知道,清明節那天,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。彷彿有了這雨,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

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。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,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。望着飄灑的細雨,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。

回味少年時,清明節和雨,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。隨風飄灑的細雨中,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,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,牧童站在道旁,一手握着鞭子,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。草房上空,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。這大概是源於《清明》這首詩吧。“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慾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有?牧童遙指杏花村。”在我無憂的歲月裏,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。

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,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,掙斷了線,便消失的無影無蹤,到處也尋覓不到了。漸漸地,清明對於我,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,愈來愈重,特別是外公離去後,這感覺更加強烈了。在我的印象中,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,對我特別的好,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。外公走後,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,我心中都會很哀傷。有人說,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,越來越淡。我想,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。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,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,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。哪怕是十年、幾十年,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、消失,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。正因如此,清明節纔會成爲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;清明時節的細雨,纔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,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。

又是清明瞭。“男兒有淚不輕彈”,我不能流淚,那只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,希望她如期而至,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。

猜你喜歡

熱點閱讀

最新文章

推薦閱讀